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教授鄭新民老師作了一場題為“Why should we construct classroom-based research?(我們?yōu)槭裁匆獦嫿ɑ谡n堂的研究?)”的講座,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ILS)下設理論語言學(金立鑫教授任所長)與應用語言學(鄭新民教授任所長)兩個研究所。主要從事4大基礎領域的研究:(1)普通語言學,包括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詞匯學、語用學、語源學等;(2)比較語言學,包括歷史比較語言學、語言類型學、雙語對比語言學等;(3) 社會語言學,包括語言的社會特征和差異、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研究;(4)外語教學研究,包括外語教材和教學法研究、外語教學評價研究等。講座的主要內容是:
鄭新民教授首先提問何謂研究,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隨后他向大家介紹了課程的四種層次,分別為國家制定的帶有意識形態(tài)特征的課程,學校等教育機構擬定的課程,授課教師自行設計的課程以及學習者實際體驗的課程。而這些都有其共同的教育目標,即以學習者為中心,提出和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為誰教,以及如何檢測教學效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鄭教授提出了一套課堂教學法的研究模型。其中,三種因素促進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具體分為外部因素,如哲學、政治、經濟、外語教育政策等;內部因素,如教師成長經歷、教學理論元認知過程等;以及處境因素,如學校文化、教學管理等等。它們將影響教師認知、課堂設計、課堂實踐及學生學習活動和經歷的實施及改革。
鄭新民教授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有趣的例子解釋清楚了原本艱澀的理論和模型,而且更針對有志于成為教師的同學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如為師者應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學習,勤于反思,使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而且還應該具備人文情懷,將教育事業(yè)貫穿始終。鄭教授還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和從教經歷,使得同學們對未來的職業(yè)選擇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此次講座不僅為同學們帶了了專業(yè)方面的啟發(fā),接觸到了嚴謹科學的研究性思維,而且更讓大家認識到了教師所肩負的責任,可謂受益匪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