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凌津齊教授在外國語學院作了題為“Short Fiction: Symbolism and Transgression”(短篇小說之象征與越界)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詹喬老師主持。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擁有英語一系、英語二系、日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四個教學單位,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和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研究所兩個專門科研機構,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碩士點的綜合性外國語言文學教學科研機構。
本次講座為凌津奇教授系列講座第五講,講座伊始,凌教授首先給同學們簡單介紹了作者以及作者的研究重點,指出山本為第二代日裔美國人,其作品主要體現(xiàn)了日裔美國人在美的經(jīng)歷。相對于其他與第一代移民保持距離的作家,山本對第一代移民充滿了好奇,并且作者很關注美國的文化多樣性。隨后,凌教授針對這兩篇小說為大家做了文本分析,講解了文本的主題,標題,主要句子等內(nèi)容:Yoneko’s Earthquake以“地震”為象征(包括地理上真實的地震、情感上的、心理上的帶象征意義的“地震”),一場地震讓女主人公走向成熟,成為“自由的思想者”(free thinker),并通過“不可靠敘事”(unreliable narration)——十歲孩童的視角,審視婚姻關系、第一代移民與第二代移民、日裔與菲裔的關系;Seventeen Syllables透過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沖突,反映了日裔緊張的家庭關系,更直接指出:為求得生存而掙扎的日裔連對“詩歌”這種“奢侈”的追求都被現(xiàn)實所擊碎。兩篇小說均展示了日裔在美國的經(jīng)歷。通過凌教授的分析,大家對這兩篇小說,以及亞裔美國文學有了更充分和深入的理解。
在現(xiàn)場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職研究生師生們積極提問,凌教授都給出了詳盡的回答,現(xiàn)場學術互動氣氛十分良好。在兩小時的講座中,凌教授具體而又生動地向大家講解了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師生們怎么有效地分析文本。通過本次講座,也促進了學院的學術交流,營造了良好的對外交流氛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