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羅良功教授做了一場題為“從文本到文本:詩歌翻譯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的學術報告。
華中師范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師范類、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在學術報告中,華中師范大學羅良功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何為詩歌的三重文本,探討了三重文本之間的關系以及研究詩歌三重文本的意義。羅教授以弗羅斯特的詩歌為導入,同時也分析了狄金森的詩,提出了詩歌文本層次之外的廣闊世界,如從聲音、音節(jié)個數(shù)、構建外形等來欣賞英語詩歌。他指出,詩歌文本由三重次文本組成,即:文字文本、聲音文本、視覺文本。在英語傳統(tǒng)詩歌中,聲音文本和視覺文本常常從屬于或服務于文字文本,而現(xiàn)當代詩人則通過自覺的詩學觀念指導,凸顯了這三重文本的獨立性和平等性,增強了三者的戲劇性,通過使三者相互抵牾、或相互補充、或相互呼應,極大地增加了詩歌文本的復雜性和意義不確定性。羅教授強調,三重文本的建構策略及其相互關系是把握現(xiàn)當代詩歌意義的必然要素,也是現(xiàn)當代詩歌美學的本質體現(xiàn)。他還總結了聲音進入詩歌文本之中以及文本中的視覺要素,提出文字的物質性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最后,他講述了關注詩歌三重文本的原因。提醒人們在閱讀英語詩歌時應該關注一切可能因素,從多角度去欣賞,并提到“體驗詩歌這一過程就是意義!
報告人簡介:羅良功,文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美詩歌詩學協(xié)會(CAAP)執(zhí)行理事、《韓國葉芝學刊》國際編委會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AHCI源刊)和《世界文學研究論壇》(Scopus、Ebsco收錄)、《韓國艾略特學會會刊》、臺灣《中山人文學刊》等期刊編委,曾先后以訪問學者和富布萊特研究學者身份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學術研究。近年來,羅教授主要研究英語詩歌、美國非裔文學、文學翻譯等,在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地的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被AHCI、CPCI檢索論文10余篇;出版《藝術與政治的互動:論蘭斯頓•休斯的詩歌》、《英詩概論》、《語言派詩學》、《查爾斯•伯恩斯坦詩選》等專著、譯著、編著19部;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湖北省社科基金課題、國家出版基金子課題、中美富布萊特基金課題。曾受到美國堪薩斯大學、馬薩諸塞大學、紐約州立大學、韓國漢陽大學、高麗大學、國立釜山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馬來亞大學等20余家國外學術機構的邀請和資助前往講學或作大會主旨發(fā)言。積極推動國際間的學術合作和交流,作為主要組織者籌辦了一系列具有較大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目前正在與美國、韓國多個學術機構和學者在英語詩歌和族裔文學領域開展多個項目的合作研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