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在職研究生主辦、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承辦的“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創(chuàng)新工程——腫瘤免疫研討會”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新科研樓8樓報告廳召開。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鄒偉平教授、伊利諾伊大學的汪寧教授、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萬永紅教授、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王堯河教授等多位國內外著名腫瘤免疫學家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位參會者,共同圍繞腫瘤免疫、新型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機械力信號、溶瘤病毒、細胞代謝、慢性炎癥等諸多話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學術研討和交流。
曹雪濤院校長為研討會致辭,并作為國際著名腫瘤免疫學家為大會作了主題報告。他結合自身實驗室的工作,對當前腫瘤免疫的熱點和重點進行了前瞻性的介紹,提出科研人員要從基本的生物學問題思考,探索有效提高腫瘤免疫治療的方法,同時鼓勵青年學者和學生要具有科研創(chuàng)新思維,勇于建立前人尚未探索過的技術體系。
鄒偉平教授分享了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巧妙地將腫瘤糖酵解與腫瘤免疫“剎車”兩個重要的腫瘤生物學現(xiàn)象結合在一起,闡明了它們相互影響導致腫瘤免疫抑制的分子通路。鄒教授還對剎車蛋白PD-L1在抗原提呈細胞以及腫瘤細胞中具有的不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見解。汪寧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機械力對基因表達的影響以及生物機械力信號對腫瘤的作用這一全新生物醫(yī)藥領域正在興起的方向。萬永紅教授、王堯河教授以及藥物研究所的李平平教授分別就溶瘤疫苗在抗腫瘤免疫中的積極作用、新型預防性腫瘤疫苗防治非病毒性惡性腫瘤的平臺建立以及Galectin 3分子在炎癥和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和機制給予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他們的工作既有深入的機制探索,也有成功的應用轉化,這些突出的工作以全新的視角引發(fā)了參會嘉賓的熱烈互動和討論,而他們在科研工作中的縝密思維讓每一位參會人,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受益匪淺。創(chuàng)新工程團隊中的青年科研人員也在大會上分享了他們近期的研究成果,展現(xiàn)了協(xié)和新興的科研力量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傳承。
大會主席黃波教授提出了腫瘤免疫生物學的三個基礎問題,并針對著三個問題從腫瘤生物力學、腫瘤代謝和腫瘤免疫學等角度提出了全新的見解和解決策略。黃教授同時希望創(chuàng)新團隊的每一位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勇攀科研高峰。
這一次研討會不僅是對實施醫(yī)科院醫(yī)學與健康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績進行階段性總結;也是一個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的學習機會;更是一個鼓舞士氣,爭創(chuàng)重大成果的動員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