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劉軍教授在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作了一場題為“互文性”的講座,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教學與研究機構(gòu)健全,設(shè)有基礎(chǔ)英語(Ⅰ、Ⅱ)、高級英語、視聽說、寫作、翻譯、英美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生等9個教研室;還設(shè)有兩個研究中心和寫作輔導中心。
講座中,劉教授從教育的快樂性出發(fā),提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Critical Thinking(思辨),大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yīng)該是生產(chǎn)知識的基地,啟發(fā)學生要善于思考。劉教授首先對“互文性”這個概念的發(fā)展史進行了簡單概述,之后又從語境、代表性人物、主要思想以及互文理論的演變等板塊對“互文性”概念進行了詳細解讀。劉教授指出,所有文本都是有互文性的,任何文本都有其他文本的“痕跡(traces)”。一個文本中的其他文本稱為“an intertext 或intertexts”,譯為“互文本”。而intertexual或者intertextuality通常譯為“互文性”,有時譯為“文本間性”。互文本是一些“已經(jīng)寫過或者讀過(the already written or already read)的文字符號,是原有的含義在新文本中的轉(zhuǎn)換,而text和intertextuality的關(guān)系正如纖維和紡織一樣是分不開的。劉教授指出,在拉丁語中,textus譯為“web”,texture;textum譯為“woven fabric”;textere譯為“tissue,thread or facric”;與text相關(guān)的context源頭也是“con-textere”。所以text的源頭是跟紡織相關(guān)的,它的起源又是女性的。并且,在希臘羅馬神話中也不乏跟紡織相關(guān)的女性的影子。劉教授還解釋到,法國理論家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綜合了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符號理論和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對話理論,在一篇題為“World, Dialogue and Novel”中首先提出了“互文性”理論。緊接著,劉軍教授對索緒爾和巴赫金的理論進行了詳細解說,如索緒爾語言符號的“指涉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巴赫金的“對話性話語(dialogism)”又稱為“對話性想象(dialogical imagination)”,匯集了巴赫金的對話性話語,主體間的復調(diào)小說等概念。劉軍教授也對克里斯蒂瓦和其老師巴特的理論進行了比較,指出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如巴特重視大眾文化而輕視文學,而克里斯托瓦關(guān)注詩性語言等。劉教授強調(diào),互文理論不是也不能是孤立的存在,它和符號學、喻說新理論、解構(gòu)、文學研究、文化研究等理論彼此呼應(yīng),相輔相成。互文性作為當代的文本理論,有別于傳統(tǒng)的文本觀。它影響了女性主義,后殖民,文化研究等理論,也經(jīng)常用于對文學史以及后現(xiàn)代文化的討論。
在職研究生講座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劉教授對師生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贏得了師生的熱烈掌聲和一致好評。劉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為我院師生開拓了視野,啟迪了思想,充分展現(xiàn)了一位學者的風范。
劉軍(筆名:童明),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英語系終身職教授, 該校杰出教授(University Outstanding Professor),美國學術(shù)期刊《東西方思想》(JET)編委, 國內(nèi) 《中國翻譯》和《外國文學》的編委,現(xiàn)任杭州師范大學錢塘學者特聘教授(2010年至今);曾任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尖峰學者講座教授(2008-2009年),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講座教授 (2005-2007)。1975年畢業(yè)于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 1975年至1977年留學于英國杜倫大學。 1981年至1984年在聯(lián)合國總部擔任高級譯員,1981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聯(lián)合國譯員訓練班,獲研究生翻譯證書,1987年獲馬薩諸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92年獲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并于2000年和2005年,經(jīng)由加州州立大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選舉,選入《美國教師名人錄》。劉教授兩次(1995年和1996年)參與美國人文科學全國基金會的研究項目。獲得過加州州立大學的創(chuàng)作資助 (1996年)和馬薩諸塞大學研究獎金(1989-1990年)。 在加州州立大學,劉軍教授歷任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參議院的參議員、文學院理事會理事、亞洲和亞美學科顧問委員會委員、英語系研究生主任以及多個委員會的主席。并以童明的筆名在國內(nèi)發(fā)表了諸多學術(shù)論文和專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luò)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luò)班即網(wǎng)絡(luò)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jié)業(yè)證書;后期結(jié)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