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高級課程班(同等學力申博)項目是由文學院聯(lián)合相關研究機構開設的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項目。本課程班秉承關于新時代育人的重要思想,堅持“全社會”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著力培養(yǎng)學員的家國情懷和文藝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
本課程班匯聚多領域專家學者,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特色課程體系。通過系統(tǒng)的現代寫作理論學習、網絡傳播原理解析,結合實戰(zhàn)演練、案例分析等多元化培訓方式,全面提升學員的研究能力、內容創(chuàng)作水平、數據分析素養(yǎng)及跨文化傳播技能。擬聘師資:
丁國旗,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常委、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長,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文藝基礎理論與文藝批評理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子課題項目多項,主持或參與院重大項目子課題多項,其他省部級課題多項。
安德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文聯(lián)全委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和國際民俗學會聯(lián)合會副主席。迄今共出版中英文專著7部,譯著1部,發(fā)表中外文論文、譯文等100余篇,主編論文集3部。被美國民俗學會授予“國際會士”榮譽,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主持省部級及以上課題多項。主要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李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儒家經典導讀、唐詩宋詞專題等課程。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詩歌與古代詩歌闡釋傳統(tǒng),出版過《初盛唐時期的盛世理想與文學》等專著4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哲》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多篇。
意娜,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藏族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掛職),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首席專家。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哈佛大學燕京訪問學者,中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加拿大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專家,U40青年文化產業(yè)工作營發(fā)起人。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省部級項目,承擔若干部委、地方政府、企業(yè)項目。
劉方喜,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工智能研究促進中心理事會理事、教育部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知識領域協(xié)作專家組專家。已出版研究人工智能的專著《腦工解放時代來臨:人工智能文化生產工藝學批判》《技術、勞動與經濟奇點: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及中國應對方案》2部,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處于前列。
譚佳,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室主任,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文學研究所創(chuàng)新工程首席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文學人類學研究》(輯刊)執(zhí)行主編 。在中央部委發(fā)表對策性要報和報告多篇。出版學術專著四部,編著兩部,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社科院重大課題等。
田美蓮,中國社會科學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當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創(chuàng)新工程首席研究員。主要致力于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女性文化及電影研究。出版著作有《走出塔的女人》《激情的樣式》《博弈:女性文學與生態(tài)》《移動中的雕刻》等,曾獲“第十六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第十七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
吳子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輯部編審。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巴赫金研究分會常務理事、敘事學研究分會副會長。主要致力于中國古代文論、文學基本理論、中西比較詩學及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研究與批評。
陳定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創(chuàng)新工程首席研究員。 “中國文學網站”負責人,《文略》雜志主編,《中國文學年鑒》副主編,中國新媒介文化研究學會會長,全國網絡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文化戰(zhàn)略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兼特聘研究員。
張跣,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文學部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媒介文化等。出版專著《賽義德后殖民理論研究》《網絡文化與社會轉型》等。兼任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會長、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等。
劉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典文獻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zhàn)略”古代文學優(yōu)勢學科負責人,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唐宋文學與文獻研究,著有《同道中國: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唐宋詩學與詩教》《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王維孟浩然詩選評》等;主編《詩者天地心:當代詩詞名家講詩詞》等,譯著《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等,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周亞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詩人、批評家、譯者、戲劇工作者,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1998年與翟永明等創(chuàng)辦女性詩刊《翼》,2008年與曹克非、多多創(chuàng)辦瓢蟲劇社。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新詩評論》編委。著有詩集《松開》《哪吒的另一重生活》《周瓚詩選》,論著《透過詩歌寫作的潛望鏡》《掙脫沉默之后》《當代中國詩歌批評史》,譯詩集《吃火》及譯著《詩人的成年》等。
楊子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紅樓夢學會理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古代文藝思想史,曾出版專著《紀昀文學思想》等。
劉國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闡釋學研究院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儒學研究會學術委員主任,董仲舒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學、文學;主要著作《董仲舒的經學詮釋及天的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傳統(tǒng)思想與現代詮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史記講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八十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漢代公羊學之解釋學研究”等項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