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南民族大學在職研究生主要特色
第一,關注司法活動的實證研究。近年來,訴訟法在職研究生研究人員深入公檢法等司法部門,積極開展調研和實證研究,服務于司法實踐。訴訟法在職研究生通過主持武漢市社科基金調研項目、湖北省檢察院課題等項目,形成了一系列學術成果,如阮堂輝博士的《間接證據(jù)理論的思辨與實證》一書,即為辦理疑難案件的有益參考。
第二,中南民族大學在職研究生堅持訴訟基本原理和證據(jù)制度的研究,努力開拓新領域。訴訟原理方面,注重訴訟基本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保障與訴訟制度改革,近五年在CSSCI核心期刊發(fā)表相關論文近10篇,如《論少數(shù)民族當事人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之權利的司法保障》等文章均在各自領域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對證據(jù)制度的研究,試圖擺脫訴訟法學界純粹的理論闡釋和概念構建傳統(tǒng)研究模式缺陷,關注證據(jù)運用中的實際疑難問題,目前本方向已通過系列論文彌補了認證制度方面的一些理論薄弱點,如《“證據(jù)鎖鏈”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孤證”或證據(jù)“一對一”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等系列文章。
第三,關注民族地區(qū)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研究。訴訟法在職研究生方向以中南民族大學民族法制研究中心為平臺,集中開展了對民族地區(qū)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調研。如冉瑞燕副教授主持了“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與和諧社會構建—以湘西、恩施州少數(shù)民族為視角”的調研,獲取了第一手資料,為未來深入研究積累了素材。
二、中南民族大學在職研究生主要優(yōu)勢
第一,訴訟法在職研究生研究人員均年富力強,組建了學源結構和研究方向結構都較為合理的學術研究團隊。本研究方向現(xiàn)擁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人員4名,講師3名,獲博士學位人員3名。
第二,擁有一定的科研項目支撐。近5年,訴訟法在職研究生主持了武漢市社科基金、湖北省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等科研項目3項,校社科基金項目若干項。
第三,擁有良好的研究平臺,開辟了獨具特色的研究內容。民族地區(qū)法治理論研究一直屬于民族院校法學研究者的耕耘地之一,訴訟法在職研究生結合這一傳統(tǒng)優(yōu)勢,逐漸形成了民族地區(qū)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這一新的研究方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