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神學院院長喬治·斯特林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作了一場題為“德行的限度”(When Virtue Is Impossible)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和宗教高等研究院主辦,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主持,哲學、文學等專業(yè)的眾多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不僅有全國配備最齊全的學科體系,也有從本科生、碩士在職學習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流動站,全國配備最齊全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F(xiàn)有哲學、倫理學、宗教學三個本科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和管理哲學9個碩士點和博士點。
斯特林教授首先用一個問題開啟講座:人類的自由是否有限?特別是當人們發(fā)現(xiàn)無法有能力去追求德行之時,人類是何種狀態(tài)?通過分析和介紹耶穌與保羅的同時代人、第一個為《摩西五經(jīng)》注疏的猶太思想家亞歷山大的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 ca. 20 BCE-50 CE)及其著作教授引領大家來探討這個問題。
接著,斯特林教授介紹了斐洛對四個圣經(jīng)故事的解讀:羅德的妻子變成鹽柱(《創(chuàng)世紀》19:26)、紋身的禁忌(《申命記》19:28)、有意犯罪和無意犯罪的區(qū)別(《民數(shù)記》15:30)、婦人許愿被廢除的情況(《民數(shù)記》30:10)。斐洛這位猶太思想家對這四個故事的解讀是:人類會有“不可救藥”的時刻,無力在道德上做得更好。這種看法在古人那里并不奇怪,因為很多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故事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接下來,斯特林教授帶領大家考察斐洛是否對人類的這種境地提供了解釋。他認為斐洛沒有接受斯多葛主義的觀點,即道德沖動可以得到抑制;斐洛遵循了柏拉圖的觀點,認為靈魂或內(nèi)在的本我實質(zhì)已經(jīng)死亡。斐洛認為有兩種死亡,一種是我們都會經(jīng)歷的肉體的死亡,一種是靈魂的死亡,即一種人類被惡捆綁無法追求德行的狀態(tài)。盡管斐洛從未明確地把上述四個故事和靈魂之死相聯(lián)系,他很有可能認為嚴重的道德罪惡是靈魂死亡的結果。
最后斯特林教授回到最初的問題:在人類自身的自由受到限制的時候是否會身不由己?他總結到,斐洛提倡無論現(xiàn)實是多么無望,人們都要一起努力來改變現(xiàn)狀。斐洛堅信人類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上帝都可以為人類做到。斐洛認為,人類依然處于一種無藥可救地被罪惡捆綁的境地。無論我們接受還是反對斐洛的觀點,面對當下一些挑戰(zhàn)時思考他的觀點依然有著積極意義。
報告人簡介:喬治·斯特林(Gregory E. Sterling)教授,現(xiàn)任耶魯大學神學院院長,新約教授。曾在美國圣母大學人文學院任教多年并曾任該校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希臘化猶太教,專攻猶太哲學家斐洛、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路加福音》以及《使徒行傳》研究,第二圣殿時期猶太人及早期基督教研究。主要著作有《科普特范式:沙希地語科普特形態(tài)學綜述》(Coptic: A Summary of Sahidic Coptic Morphology),《亞美尼亞范式》(Amerian Paradigms),《歷史編纂與自我界定:約瑟夫斯、路加福音—使徒行傳與護教歷史學》(Historiography and Self-Definition: Josephus, Luck-Acts, and Apologetic Historiography)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課程培訓班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課程培訓班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課程培訓班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課程培訓班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考試后即可獲得相關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