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7日,“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承辦,來自中國和15個國家的100余名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圍繞論壇主題“大變局中的文明:中國與世界”展開了深入研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論壇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本屆論壇共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論壇”“文學、歷史學論壇”“經濟學、社會學論壇”“法學、新聞傳播學論壇”“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國際關系學論壇”五個平行分論壇,每個學科還首次邀請兩位青年學者列席參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涂凌波教授作為新聞傳播學科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論壇,在“法學、新聞傳播學論壇”上做學術發(fā)言,其發(fā)言內容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同步刊發(fā)。
黃坤明部長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深刻復雜演變,人類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抓住發(fā)展機遇、應對共同挑戰(zhàn),迫切要求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深化文明相處之道。要堅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加強互學互鑒、交流交融,倡導開放包容、美美與共,促進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要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力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充分挖掘各種文明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上的有益成果,以文明之光照亮世界和平發(fā)展之路,推動建設一個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黃坤明表示,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充分運用“學術中國”這個中外哲學社會科學交流的重要平臺,圍繞年度主題深入討論,碰撞思想火花、提出真知灼見,為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貢獻智慧力量。
“法學、新聞傳播學論壇”舉行了三場精彩的研討活動,來自國內外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二十余位法學、新聞傳播學學者參與研討。涂凌波教授在論壇上以《在媒介之中:數(shù)字時代的世界交往與文明交流》為題做學術發(fā)言。涂凌波談到,人類社會進入數(shù)字時代,媒介技術的變革深刻影響了人類文明交流的規(guī)模與方式,并在根本上塑造了一種新型的世界交往與文明交流形態(tài)。文明交流總是通過媒介來實現(xiàn),是一種媒介化的世界交往活動,在數(shù)字媒介技術變革作用下,世界交往進入了數(shù)字世界交往的新階段,即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設施的人與人之間普遍的、直接的交往關系,是建立在元技術、后勤型媒介邏輯上的復雜體系,具有全時全域形態(tài)、碎片化和平臺化交往的特征。
涂凌波認為,在新的世界交往和文明交流形態(tài)下,中華文明正在以一種古老而又嶄新的姿態(tài)推動人類文明的新發(fā)展。中華文明的傳播觀是超越民族國家范疇的,是具有世界交往意義的觀念,是開放、共享、溝通、對話的交往觀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闡明了中國倡導的平等、正義、開放、包容、和諧的新秩序和文明交流互鑒理想,這與數(shù)字媒介變革下的世界交往形態(tài)高度契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面向數(shù)字媒介變革的世界交往觀,為文明交流對話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
“學術中國”國際高峰論壇又稱“百人論壇”,邀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國際著名學者定期圍繞一個主題持續(xù)舉辦,全方位展現(xiàn)“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旨在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壇品牌,使之成為繁榮中國學術、發(fā)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的重要平臺!皩W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從多學科、多維度、多層面揭示中華文明的獨特貢獻和時代價值,思考人類文明發(fā)展趨勢,探討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助推中華文明的復興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
近年來,中國傳媒大學大力推進新聞傳播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為中青年學者搭建廣闊的學術發(fā)展平臺,助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同時,近年來我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在職研究生人才培育體制機制改革,推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金核桃”人才支持計劃等多項舉措,助力青年學者參與各種學術活動,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營造有利于人才發(fā)展的良好氛圍和環(huán)境。
轉自: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