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羅良功教授作了一場題為“非標準化與聲音-20世紀美國非裔詩學實踐”的講座,華中師范大學有哲學、理論經(jīng)濟學、應用經(jīng)濟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生態(tài)學、生物學、地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羅良功教授,現(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美詩歌詩學協(xié)會(CAAP)執(zhí)行理事、《韓國葉芝學刊》國際編委會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AHCI源刊)和《世界文學研究論壇》(Scopus, Ebsco收錄)《韓國艾略特學會會刊》、臺灣《中山人文學刊》、《外國語文研究》等期刊編委,曾先后以訪問學者和富布萊特研究學者身份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學術研究。
講座伊始,羅教授即對“美國非裔文學”的命名作出歷史性的梳理與學理界定,并指出聲音的文本化與文本的聲音化是美國非裔詩歌文本的兩種形式、兩個階段,前者指聲音對文本建構的參與,后者指文本的演繹及其形態(tài)。羅教授認為,聲音是一種物理形態(tài),是一種詩歌的介質,是詩歌文本中能夠訴諸于聽覺或聽覺想象的一切因素。而在美國非裔詩歌中,首先聲音作為一種文本建構的模式與手段,美國非裔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非常強調(diào)聲音感覺而非視覺或者其他;其次,美國非裔詩歌以凸顯聲音模仿生活、口語(方言)的聲音和民族音樂的聲音為特色;再次,從自然呈現(xiàn)的方言聲音到自覺表現(xiàn)的方言聲音是非裔詩歌聲音美學的基礎,書面語寫詩與方言口語體詩一樣,常常是不自覺地顯露族群內(nèi)部交流的聲音特征。由此,聲音的文本化逐漸成為美國非裔詩人自覺實踐的結果,詩人將自己置于聲音世界之中,將外部的聲音融入文本之中,再以人聲呈現(xiàn)詩歌文本的整個過程。
接著,羅教授談到了美國非裔詩歌中聲音文本化的三種類型:其一,聲音作為詩歌文本要素。在這種情形下,詩歌文本中的聲音元素相對分散,有較大的隨機性和開放性。詩人以標準語言書寫符號或“發(fā)音改拼”等形式記錄聲音,或者像約翰遜那樣以停頓、詩行長度來模擬聲音,或者以大小寫、斜體、黑體等來呈現(xiàn)詩歌的形態(tài)與變化,或者以聲音意象或指涉來標識某種特定聲音的進入,或者以聲音元素的重復來建構某種個性化的或者固有的韻律節(jié)奏模式,由此將外在的聲音嵌入詩歌文本之中,使詩歌文字文本的意義和形態(tài)延展至聲音維度。其二,聲音作為詩歌的結構。美國非裔詩歌常常以民族音樂的形式或者口頭表達傳統(tǒng)形式等來建構詩歌,這實際上是將已有的聲音結構引入到詩歌文本中,從而暗示或者規(guī)定整個詩歌文本的聲音形態(tài)。其三,聲音作為詩歌的文本。這種模式意味著一首詩的文本建構是基于聲音而不是文字,并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以文本的聲音化為旨歸,而文字文本只是這種聲音文本的伴生性存在或起著輔助性作用。而在20世紀美國非裔詩歌的非標準化的實踐中,按照查爾斯·伯恩斯坦的表述有“地方方言詩”和“個人方言詩”兩種類型。
羅教授在本次講座的第三部分闡釋了聲音非標準化作為一種文化策略在美國非裔詩歌中的體現(xiàn)以及對于民族主體性建構的重要性,尤其強調(diào)了聲音詩學在美國非裔文學進行文化抗爭的作用。一方面,美國非裔詩歌通過大量運用聲音,特別是體現(xiàn)民族生存經(jīng)驗的聲音結構和形態(tài),強化了文學文本的聲音特質,使非裔文學與主要依靠書面語言寫作的美國主流文學區(qū)別開來。另一方面,美國非裔詩人通過在非裔聲音基本策略和范式的框架下進行個性化表達,以完全內(nèi)化非裔身份的個體進行普遍性和民族性的表達,調(diào)整族群內(nèi)部個體價值與集體身份的關系,強化了非裔民族作為普通民族的存在以及詩人對人類普遍價值的追求。
而在第四部分,羅教授將聲音詩學升華到藝術性與社會性相結合的美學高度,指出聲音的視覺化和空間化使得詩歌文本在不同介質之間形成互動,在增強詩歌文本密度的同時增加了文本的質感和體驗性。美國非裔詩歌所體現(xiàn)的美學差異既是美國非裔詩歌對西方傳統(tǒng)或主流文學的挑戰(zhàn),也是它與萌發(fā)于主流文化的先鋒詩歌進行一定程度上合作的基礎。此外,美國非裔詩歌的聲音詩學也為詩歌美學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合提供了范式,為當今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文化語境下詩歌如何在形態(tài)和美學層面上與現(xiàn)代技術融通互動提供了有益的美學范式和理論探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