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辦,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智能制造中測量科學與儀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開幕式由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聲華主持,大會副主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長王永生致開幕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德馨、王圩、侯朝煥,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王恩東、尤政、方家熊、呂躍廣、許居衍、李天初、姜會林出席大會開幕式。會議匯聚了我國智能制造、精密測量與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共230余人。
中國工程院三局副局長安耀輝在致辭中代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參加論壇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承辦單位給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智能制造中測量科學與儀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個有鮮明時代感的主題,今天論壇相關領域的多名院士專家,以及全國儀器與科學技術學科的帶頭人齊聚北京,交流儀器適應智能制造發(fā)展需求的思考,對落實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建設制造強國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王永生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向在職研究生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能夠承辦“智能制造中測量科學與儀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層論壇感到十分榮幸。王永生指出,在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智能轉型,加快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今天,舉辦本次論壇非常有價值和意義。他回顧和介紹了學校建設發(fā)展歷史,以及學校在智能制造、光電信息檢測、知識經濟管理方面的優(yōu)勢和特色,并真誠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學者蒞臨學校指導工作,幫助學校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王永生預祝論壇的舉行促進思想火花的碰撞,并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
會議從推動我國先進制造發(fā)展的對策與建議、先進制造與高端儀器發(fā)展的關鍵技術、智能制造中精密測量與創(chuàng)新方法、世界精密測量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智能制造中測量科學與儀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應用需求,共商推動智能制造中測量科學與儀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技術進步方略。
清華大學尤政院士、長春理工大學姜會林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譚久彬教授做了題為“智能制造與傳感器技術”、“發(fā)展光學測試、提高制造水平”、“測量儀器技術創(chuàng)新與高端裝備制造”的大會主旨報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中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深圳大學、燕山大學、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所13位知名專家學者先后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涉及面向大型制造的測量網絡、激光差動共焦儀器、面向納米制造的測量儀器、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面向智能制造的三維測量技術、光纖傳感關鍵技術及應用、微納三維測量關鍵技術、機械部件表面力學測量技術與儀器、面向精密制造的創(chuàng)新資源集成技術、智能制造中的無線定位技術、引力波干涉儀、板形缺陷高速檢測技術、飛秒激光頻率梳測量技術等智能制造與測量科學領域的學術前沿和國際熱點研究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