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邀請張志清館長作了題為“保護古籍,傳承文明,服務社會——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講座,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文學哲學部、社會政法學部、歷史學部、經濟學部、國際研究學部、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等6大學部,近40個研究院所,10個職能部門,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在內的8個直屬機構,2個直屬公司,180余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并代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講座的主要內容是:
張志清館長主要從古籍書影鑒賞、古籍的歷史命運、中華古籍保護等三個方面深入講解了古籍的相關知識,由淺入深,使聽眾深刻認識到保護中國古籍的重要意義。張館長以典型古籍影像為藍本,講解了不同朝代古籍裝裱、印章的特點及相關典故,使聽眾受益匪淺。張館長提出古籍的歷史、興衰、流傳與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講述了抗戰(zhàn)時期古籍保護的事例,從這些鮮活的事例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古籍是如此脆弱,但古籍保護者卻十分頑強,在戰(zhàn)爭年代,依舊盡其所能保護古籍傳承。最后,張館長重點強調“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呼吁大眾關注古籍的修復工作,并提出未來的工作設想。此次講座使我們認識到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家園,我們需要更加深刻的認識古籍,加大力度保護古籍。
張志清,天津武清人。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現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1987年7月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畢業(yè)后至今在國家圖書館工作。長期從事古籍和地方文獻的采訪、編目、整理、研究等工作。參與創(chuàng)辦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和家譜文獻中心,并擔任該中心負責人。1998年任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副主任。2001年任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主任,2007年任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方志館)副館長。2009年6月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兼任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分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社會教育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工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