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三屆京津冀法治論壇暨河北省法學會經濟法、財稅法、國際法、法哲學研究會由河北省法學會主辦,相關學科研究會、河北經貿大學、地方法治建設研究中心承辦。會議主題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法治助力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河北金融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等院校和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以及師生270余人參會。河北經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高曉峰,河北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周保剛,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利軍及河北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原副校長柴振國教授出席并致辭。法學院副院長李大慶主持開幕致辭等環(huán)節(jié)。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高曉峰在致辭中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河北經貿大學以及法學院的發(fā)展歷程、辦學成果、在職研究生教育發(fā)展和學科優(yōu)勢,并祝愿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河北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周保剛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經濟法、財稅法、國際法、法哲學研究會的各項工作,同時要求研究會進一步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團結全省法律法學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開展法學研究,努力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利軍首先向論壇的召開表示了熱烈祝賀,并介紹了全省法院調研工作情況,強調加強院校合作,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法院大調研和司法學研究中來。
河北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北經貿大學原副校長柴振國教授報告了學科研究會一年來的工作成果,他提出河北省法學會全體理事和會員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做好深化法學研究、服務法治實踐、開展法學交流、培養(yǎng)法治人才等工作。
在主題報告環(huán)節(jié),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柳華文教授就《當代中國人權觀與人權實踐》作主題報告。柳華文結合自己關于聯合國人權事務的研究指出,法治和人權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繼續(xù)高舉人權這面旗幟,堅持將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積極推動全球人權治理。
在專題研討環(huán)節(jié),六位專家學者圍繞《共同富裕的“公司社會責任”建設之路》《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和平”理念在法現象中的邏輯展開》《行政約談制度:一種非典型的協(xié)商型執(zhí)法范式》《平衡論視角下的稅法總則立法工作探討》《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河北省地方立法中財政支出條款的科學化研究》進行了專題發(fā)言,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李靖研究員、河北金融學院法學院院長王寶娜教授、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師璇副教授參與討論。
河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副院長馬立民教授對研討進行了學術總結,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海濤代表承辦方致閉幕辭。
本次論壇深化了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中的法治話題研討,推動學界和實務界圍繞經濟法、財稅法、國際法和法哲學領域的問題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對河北經貿大學法學學科及“雙一流”學科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轉自:河北經貿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