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在職研究生專業(y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xiàn)已形成了4個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生物醫(yī)學材料研究,以新型骨修復材料為特色,拓展生物功能化研究;新型耐磨材料及表面技術,形成了研究-開發(fā)-中試-推廣應用鏈條式發(fā)展模式。輕金屬及其復合材料與加工技術研究,緊跟我省新材料發(fā)展戰(zhàn)略,鎂、鈦及復合材料研究為特色。材料設計及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以材料設計指導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和材料加工多尺度模擬為特色。佳木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如下:
一、培養(yǎng)目標
本學科培養(yǎng)能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級人才,具體要求為:
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掌握材料化學成份和組織結構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過程和質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檢測和分析方法、計算材料工程方法、材料改性技術、材料制品加工工藝等,具有解決工程問題或從事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fā)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專業(yè)文獻資料和撰寫論文摘要,了解本專業(yè)的學科前沿動態(tài),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生物醫(yī)學材料
2.先進耐磨材料及表面改性
3.輕金屬材料及先進復合材料
4.功能材料及模擬設計
5.材料成型及控制
三、培養(yǎng)年限
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習年限最長可延至5年。
未修滿規(guī)定學分或未按時完成論文者,可申請延期畢業(yè),具體按照研究生處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四、培養(yǎng)方式
1.采用導師個人指導與集體培養(yǎng)相結合的培養(yǎng)方式。在充分發(fā)揮導師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注重發(fā)揮集體智慧,拓寬碩士生的學術視野;充分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主導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和促進研究生的自主和個性化發(fā)展。
2.碩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訂個人學習與研究計劃,應在入學后三個月內完成。
3.碩士生應按照學科讀書報告制度,閱讀本學科文獻必讀書目,包括導師指定必讀的中外書籍,與學習有關的工具書的利用,文獻資料的查索、鑒別、分析等。由導師負責對其進行考核和評價,每個碩士生必須在第二學期期末之前至少交2份書面文獻閱讀報告。
4.碩士生應參加學術活動,在學期間應至少選聽10次公共講座或學科進展類講座,將書面記錄和撰寫的心得體會在第五學期期末經導師簽字認可后交所在學院研究生管理部門。
5.碩士生應參加實踐活動,在學期間應參加教學實踐、科研實踐或社會實踐等,總結報告在第五學期期末經導師簽字認可后交所在學院研究生管理部門。
6.碩士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本學科的課程和學分要求,完成碩士學位論文。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1.課程設置
課程總學分不低于40學分,按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專業(yè)方向課、學術與實踐活動等七個類型設置課程。
2.學分要求
(1)公共必修課(9學分)
根據(jù)《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和教育部的有關規(guī)定設置,由研究生處統(tǒng)一組織開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概論、第一外國語(英、日、俄)
(2)公共選修課(2學分)
體質訓練、時事政治、Triz 理論、科研設計及SPSS軟件應用、哲學與人生、應用寫作、音樂欣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演講與口才、網絡及課件制作
(3)專業(yè)基礎課(13學分)
數(shù)值分析、數(shù)理方程、材料熱力學、材料動力學、材料近代分析方法、相變原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前沿
(4)專業(yè)必修課(6學分)
近代晶體學、材料表面與界面、材料加工數(shù)值模擬
(5)專業(yè)選修課(4學分)
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科技英語翻譯、科技論文寫作、材料結構與性能、材料強度與斷裂、材料合成與制備 、材料表面分析技術、新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研究方法論、材料失效分析與壽命評估 、現(xiàn)代定量金相分析、納米材料學、陶瓷材料學、材料摩擦磨損理論、金屬凝固理論、材料連接理論、現(xiàn)代材料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材料成形與加工、材料加工過程控制、材料表面工程、金屬塑性成形原理、合金熔體及其處理
(6)專業(yè)方向課(2學分)
生物醫(yī)學材料、先進抗磨材料、先進復合材料設計與制備、計算材料學、焊接智能化技術
(7)學術實踐
研究生參加學術報告10次以上并參加研究生論壇可以獲得2學分。
研究生參加助研、助教、助管等并撰寫總結報告,可以申請獲得實踐活動2學分。
非本專業(yè)本科和同等學力入學者應補修本科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分析測試技術》和《材料力學性能》,不計學分。
六、教學方式
實行講授、研討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授、學生自學、課堂研討等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結合,師生互動、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研究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培養(yǎng)在職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七、課程考核
課程學習必須通過考核,成績合格方可獲得學分。
考核方式有口試、筆試,開卷、閉卷,課程論文、讀書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等。
學位課中采取閉卷考試的科目不少于50%。
八、專業(yè)外語
研究生要結合本專業(yè)經典外文專著或近期外文期刊,每2個月完成專業(yè)外語譯文1篇(5000~10000字符),24個月上交專業(yè)外語譯文12篇。譯文經導師評閱,每學期期末上交原文復印件和譯文到研究生管理部門存檔。
九、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全部訓練,培養(yǎng)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論文工作包括研究計劃、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論文答辯等主要環(huán)節(jié)。
1.研究計劃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盡早初擬論文選題范圍,并在入學后三個月內制訂研究計劃,提交各學科備案。
2.開題報告
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之前,必須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歷史和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確定學位論文研究題目,并作論文開題報告。
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應對所研究課題應有新的見解,對某些理論或生產技術問題力求在理論或實踐上對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一定的意義。論文選題份量和難易程度要恰當,使研究生在培養(yǎng)期限內能做出結果,特別對實驗條件、計算條件、加工條件均要有恰當?shù)墓烙嫛U撐倪x題應結合導師的科研任務進行,同時要切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礎和特長。
開題報告重點考查碩士生的文獻收集、整理、綜述能力和研究設計能力。碩士生應撰寫符合規(guī)范的開題報告,并通過學科組織的開題報告評分和論證。未通過者,應在導師指導下修改開題報告,在三個月內申請復評。至中期考核階段,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終止碩士生培養(yǎng)進程。
開題報告原則上在第三學期完成,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評總結、課程學習情況審核、學位論文進展情況檢查以及導師對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現(xiàn)、學習和科研能力的評定,最終由學科作出綜合評定意見。
碩士生應在第四學期完成中期考核,根據(jù)中期考核評定意見,決定是否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