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邀請李丹作了一場題為“Graphene-Based Soft Materials: A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Perspective(石墨烯為基礎的軟材料-超分子化學視角)”的在職研究生學術報告,化學與化工學院有材料科學、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化工3個二級學科在職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化工、材料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化學工程、材料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材料學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應用化學專業(yè)。報告的主要內容是:
基于石墨烯的散裝材料的性能不僅依賴于結構和各個片材的性能,而且對圖間相互作用及其分層質地或其超分子結構。我們小組一直在研究的化學轉化的石墨烯,以及如何非共價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化學可以用于創(chuàng)建基于碳官能的軟質材料是難以得到與其他技術。從自然學習,我們已經表明,石墨烯的水合作不僅能夠解決其可加工性,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簡單,可擴展的方式組裝成石墨烯良好控制納米結構具有非凡的宏觀性質。突出了一些不尋常的基于石墨烯的功能材料形成的超分子化學的關鍵作用,這個演講將分享的基于石墨烯的軟質材料的一些未來的方向我個人的觀點,特別是其對nanoionics影響。
李丹,工學博士,F(xiàn)為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澳洲八大名校的盟校成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1993年畢業(yè)于南京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yè)于同校材料化學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先后在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系及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瘜W與生物化學系及加州納米系統(tǒng)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加入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澳大利亞科學委員會電子材料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研究員;2008年加入蒙納士大學材料工程系任副教授并創(chuàng)建納米碳及軟材料實驗室;2012年晉升教授;2015年創(chuàng)建蒙納士大學石墨烯及二維材料研究中心并擔任共同主任。
從2006年起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基于石墨烯的軟材料研究。已發(fā)表90多篇國際同行評議論文(包括2篇Science, 1篇Science Advances, 1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篇Nature Materials,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1篇Advanced Materials, 2篇i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1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篇Angewandte Chemie), 獲得超過15000的引用,H因子為 47,篇均引用次數(shù)超過180。兩篇文章入選湯森路透材料科學領域2004-2014間前12名高引用論文。
2006年獲得澳大利亞科學委員會以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命名的研究員獎,2010年榮獲澳大利亞 Scopus 青年科學家獎(科技與工程類唯一獲獎者), 2011年獲得澳大利亞科學委員會未來之星研究員獎,2014-2015年入選國際頂尖智庫—湯森路透《全球高引用科學家榜單》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研精英》名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