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屆“人大馬哲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吳曉明進行題為“思想的任務和批判方法”的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學科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研究方向涵蓋中國古代哲學、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中外哲學比較、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等多個方向。
本次中國人民大學舉辦講座的主要內容是:知識和學問不等同于思想,哲學是思想的事情,思想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當務之急。為了說明這一點,吳教授從以下四點展開:
首先,他提出了問題:當今中國社會阻礙思想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吳教授認為答案是外部反思。他從黑格爾的哲學觀點出發(fā),認為外部反思是一種推理能力,它知道一般原則,而且知道把一般原則運用到任何內容中去,但是,它沒有深入到事情的實體性內容中去;它是哲學上的形式主義或教條主義。吳教授舉例認為,中國革命時期的28位布爾什維克生搬硬套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其他國家的革命經(jīng)驗來指導中國革命,以及拿破侖把法蘭西制度先驗地運用到西班牙中去,這兩種做法都屬于外部反思,是教條主義的做法。在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中,對外學習是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但是在今天,我們不僅要成為有知識和有學問的人,而且還必須成為有思想和有頭腦的人。
由此,吳教授總結了批判方法的三個要點,第一,康德是批判哲學偉大的開端,康德之后,批判方法成為哲學的方法,獨斷論不再可能;第二是,黑格爾和馬克思超越了康德的邏輯的批判,達到了歷史的批判;第三點,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爾的歷史批判超越了黑格爾的概念立場,二十世紀的哲學是從馬克思開始的。最后,吳教授闡述了批判方法的意圖。他認為,使學來的東西變成能思的,其目的是切中當今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于一個說漢語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來說,不了解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是完全不夠格的。吳教授通過黑格爾的觀點而認為,“現(xiàn)實”有兩層含義,現(xiàn)實是本質與實存的統(tǒng)一;是在展開過程中展示為必然性的東西。因此,要把握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就必須從理論上來把握,了解中國社會當中本質的東西和表現(xiàn)為必然性的東西,只有達到這一步,我們才能說掌握了現(xiàn)實。只有深入到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中去,我們才能夠構成真正的中國問題和中國經(jīng)驗。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本次講座中,吳教授主題鮮明,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能夠結合具體的實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為在場的師生們提供了一場難得的思想盛宴。隨后,各位評議人及許多同學回應了吳曉明教授的講座,吳老師精深而富有激情地一一作了解答。講座在聽眾熱烈的掌聲中完滿結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