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傳播學基礎》科目,本《傳播學基礎》考試大綱適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傳播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本科目的考試要求考生了解和理解傳播學與大眾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傳播研究的方法和模式、傳媒的性質、特點和作用、大眾媒介的受眾和效果、傳播制度與媒介規(guī)范理論以及傳播研究的歷史和主要流派等。要求新聞傳播在職研究生考生對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論有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社會中的傳播現(xiàn)象的能力。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傳播學基礎》科目考試大綱如下:
一、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80分鐘,總分150分,試卷包括術語解釋(30分)、問題簡答(60分)、論述(60分)三類題型。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1.傳播學與大眾傳播的基本理論
了解
(1)傳播、傳播學、大眾傳播的基本概念,傳播的類型及其特點;
(2)代理人及其改變人們對大眾傳播理解的方式;
(3)大眾傳播可能產生的各種類型的效果;
(4)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傳播學的基礎學科(社會科學);
(5)傳播的四種模式;
(6)拉斯韋爾模式及其對傳播研究的影響,施拉姆、勒溫、拉扎斯菲爾德、拉斯維爾、霍夫蘭的主要研究領域以及對傳播學做出的貢獻;
(7)人際傳播的理論和模式,影響人際傳播的因素;
(8)拉斯韋爾的5W模式。
理解
(9)大眾傳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10)大眾傳播理論的變化;
(11)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課題;
(12)新媒介環(huán)境的特點;
(13)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對大眾傳播負面功能的認識,大眾傳播的公共性與公益性;
(14)麥克盧漢關于人類傳播發(fā)展史的基本觀點;
(15)編碼與解碼,傳播過程中的“噪音”。
2.傳播學研究的科學方法與模式
了解
(16)歸納和演繹;
(17)科學調查的目標;
(18)模式與理論的區(qū)別;
(19)大眾傳播研究模式的功能與評估。
理解
(20)幾種主要的傳播過程模式;
(21)傳播學調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22)影響調查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3.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了解
(23)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與熱媒介;
(24)媒介工具和技術的現(xiàn)實社會影響;
(25)新媒介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對傳統(tǒng)媒介的沖擊;
(26)大眾媒介發(fā)展的基本歷程,印刷媒介與電子媒介的優(yōu)缺點。
理解
(27)傳播者和大眾傳媒;
(28)大眾傳媒的組織目標與制約因素;
(29)媒介的功能;
(30)媒介連鎖企業(yè)和媒介集團。
4.大眾傳播的受眾
了解
(31)受眾、大眾和公眾;
(32)大眾社會理論。
理解
(33)傳播者與受眾的互動;
(34)“使用與滿足”研究的發(fā)展、評價。
5.傳播效果研究
了解
(35)傳播效果的概念、類型及研究課題;
(36)傳播效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37)“子彈論”;
(38)“傳播流”研究、有限效果理論;
(39)兩級傳播理論;
(40)創(chuàng)新傳播的形成和發(fā)展;
(41)李普曼。
理解
(42)適度效果模式、強大效果模式;
(43)傳播效果的產生過程與制約因素;
(44)效果研究的新方向;
(45)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四個階段。
6.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了解
(46)議程設置理論的概要和特點、意義和問題,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作用;
(47)議程設置研究的新領域、新發(fā)展,議程設置理論的一些較早的表述;
(48)文化指標。
理解
(49)議程設置的應用;
(50)“沉默的螺旋”理論及大眾傳媒在其中的作用;
(51)“培養(yǎng)”理論;
(52)“知識溝”理論及學界對該理論的批評,知識溝假說的產生背景和基本含義及其在當今社會的表現(xiàn),縮小“知識溝”的方式,“上限效果論”的主要觀點;
(53)傳播媒介在社會變遷和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54)電視節(jié)目對兒童、青少年行為的影響。
7.說服理論
了解
(55)說服及態(tài)度的概念,研究傳播的說服效果的兩大學派;
(56)耶魯傳播研究計劃;
(570信息來源的可信度;
(58)述諸恐懼,述諸恐懼的說服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傳播消息中與訴諸恐懼不同的方法;
(59)抵制反宣傳。
理解
(60)預防接種理論;
(61)說服的技巧;
(62)說服理論的新模式,新的說服過程模式的弱點。
8.傳播制度與媒介規(guī)范理論
了解
(63)國家和政府對傳播制度與媒介的政治控制,控制和影響傳媒組織活動的因素;
(64)利益群體和經濟勢力對媒介的控制;
(65)受眾對媒介的社會監(jiān)督控制;
(66)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大眾傳媒管制模式遭遇的挑戰(zhàn),以及應當遵循的思路。
(67)媒介組織中的把關現(xiàn)象。
理解
(68)報業(yè)的四種理論,社會責任理論產生的背景以及關注的議題,自由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
(69)新聞自由委員會;
(70)媒介與政府的關系的主要類型;
(71)媒體壟斷。
9.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流派
了解
(72)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傳播學在20世紀初的美國興起的原因;
(73)信息論和控制論對傳播學的貢獻。
理解
(74)傳播學的經驗學派;
(75)傳播學的批判學派,馬克思主義和批判學派對傳播學的貢獻;
(76)科學傳播的主要模式和階段。
三、主要參考書目
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郭鎮(zhèn)之、徐培喜等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丹尼斯·麥奎爾,《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崔保國、李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