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湖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分析化學學科二十多年來,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省科技廳、教育廳和院重點項目的大力資助下,湖北師范學院分析化學學科發(fā)展速度明顯加快,各項建設逐步規(guī)范,團隊力量顯著增強,一支能夠勝任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并逐漸成為具有一定學術聲譽和特色的優(yōu)勢學科。1996年,分析化學學科被認定為首批院級重點學科。目前湖北師范學院分析化學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超分子識別及聯(lián)用技術、化學傳感器研制及應用、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及廢水處理、生物功能材料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等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先后在超分子識別分析,微流控芯片分離-檢測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電分析傳感器、環(huán)境及生物物質中痕量金屬離子電化學傳感器和生物納米材料傳感器的制作及應用研究,固體化學,生物功能材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材料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年來,分析化學學科先后承擔了碩士研究生、本科生10余門基礎理論課程和10余門選修課程的教學任務。1997年、2002年,《分析化學》連續(xù)2次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質課程;2002年、2004年,《儀器分析》連續(xù)兩次被評為院級優(yōu)質課程。學科所依托的分析教研室曾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秀教研室,1997年和1999年又連續(xù)兩次被評為院先進教研室。
2004年,以呂鑒泉教授為負責人的“生化分析技術與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項目榮獲湖北省教育廳優(yōu)秀中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資助,以分析化學學科為主體的“生化分析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化學專業(yè)被湖北省教育廳批準為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品牌專業(yè)建設單位。
一. 湖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學術隊伍
學科現(xiàn)有成員21人 ,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9人(另有在讀博士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17人,平均年齡39歲,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干2人,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基本合理,年富力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初步形成。
二. 主要研究成果
近5年來在《J. Electroanal. Chem.》、《Talanta》、《Chin. J. Chem.》、《分析科學(日)》、《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分析化學》等國內外期刊及大型會議上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315篇,其中被SCI、EI收錄58余篇。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人員平均發(fā)表學術論文3.9 篇,各類科研獎共27項,其中省部級獎8項,科研成果應用5項,轉讓3項,目前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0項。
三. 主要研究方向介紹
超分子識別及其聯(lián)用技術
湖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本研究方向由7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后3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2人。本方向的學術帶頭人是呂鑒泉教授/博士(博士后)。呂鑒泉教授受聘擔任了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的碩士導師;湖北省分析化學重點學科(湖北師范學院)帶頭人,湖北師范學院分析化學碩士點帶頭人,湖北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生化分析技術與生物功能材料)負責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